山东,简称“
鲁”,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
济南,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山东界于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自北而南与
河北、
河南、
安徽、
江苏4省接壤,山东省总面积15.71万平方千米。
[1-2] 山东地势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是半岛,西部及北部属华北平原,中南部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种类型;地跨
淮河、
黄河、
海河、
小清河和
胶东五大水系。山东省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3-4] 位置境域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
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
渤海、
黄海之中,同
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21] 山东东西长721.03千米,南北长437.28千米,全省陆域面积15.58万平方千米。
[7] 地形地貌
魅力济南(49张)
山东省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 为山东省最高点。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山东省陆地最低处。
山东省“山水林田湖”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地面积22726.80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14.59%,水面面积6988.9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4.49%,林地面积24894.46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15.98%。种植土地面积83845.4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53.82%;湖泊面积1348.55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0.87%。
[7] 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
冲积扇、黄河
平原、
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5.56%,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台地面积占全省面积4.46%,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15.39%,主要分布在东部、鲁西南局部地区。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14.59%,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
[7] 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胶东丘陵区。属鲁中南山区者,主要由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组成;属胶东丘陵区者,由花岗岩组成。绝对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泰山、
蒙山、
崂山、
鲁山、
沂山、
徂徕山、昆嵛山、
九顶山、
大泽山等。
[21] 气候
东岳泰山(36张)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山东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全年无霜期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递增,鲁北和胶东一般为180天,鲁西南地区可达220天。
山东省光照资源充足,光照时数年均2290—2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方言
宗教
佛教和道教在山东有千年以上历史,伊斯兰教主要自13世纪随回族
穆斯林徙居山东后发展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要是在
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起来的。
1990年,全山东省信教群众120万人,宗教活动场所3040处,宗教教职人员2578人。
饮食
鲁菜是中国饮
鲁菜(15张)
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
胶东菜和内陆的
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
孔府菜三大体系。宋代后,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
齐鲁而
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中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
京津塘及
东北三省。
戏曲
山东曲艺(7张)
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
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
钟嗣成的《
录鬼簿》和明初
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戏曲最盛之地是
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
高文秀、
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李开先的《
宝剑记》和
孔尚任的《
桃花扇》成就突出。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
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山东齐鲁文化分界图 齐鲁文化的渊源,应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齐鲁之地的古老民族——
东夷族的发展。这个在传说中曾以
后羿和大
舜为荣的民族。自20世纪以来,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在齐鲁之地上,不仅存在着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到北辛、
大汶口文化,再到
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在文化传统演变上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文化谱系,而且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众多的城堡遗址和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图像文字、陶文以及生产的大量精妙绝伦的
蛋壳黑陶及各种手工饰品。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
鲁国、
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齐鲁化。秦汉时期,
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
独尊儒术”。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