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
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
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
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
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常住人口2444.67万人(2017年末)。
[1-2] 原始社会时期。成书于战国
《新疆舞蹈》时期的《山海经》和《
穆天子传》中,有关周穆王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的故事。新疆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图案纹饰与中原内地同期出土的陶器图案纹饰相同或相近似。距今3000年前,新疆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说明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的发展。
1995年10月至11月,
民丰尼雅遗址3号棺出土色彩斑斓的锦被上织着“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的小篆汉字和纹样;8号棺木出土的一只色彩艳丽的锦袋上有篆书文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揭示了汉、晋时期
尼雅与中原王朝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唐代诗人
岑参、
骆宾王、
洪亮吉等撰写的雄浑的大漠、壮丽的山川、奇特的气象、悲壮的征战奇观等奇妙绝伦的诗篇,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
随着佛教由印度沿丝路传入西域乃至中国内地。佛教文化成为当时西域的最重要的内容。龟兹佛学家、佛经翻译家
鸠摩罗什来到内地讲译佛经、著述佛学经文。东晋高僧经西域赴印度取经,著有《佛国记》。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中国最早的诞生在西域的戏剧文学剧本。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等在隋唐时期乐曲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乐曲外,琵琶、箜篌、鼓、角等西域传统乐器也传入内地,成了唐代以及后世音乐演奏中的主要乐器。西域舞蹈如:胡腾舞、胡旋舞、拓枝舞等传入中原宫廷乃至民间。
近、现代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革命精神在新疆的传播和弘扬,推动了新疆文化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革命烈士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播
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动新疆民族文化发展,与此同时,许多进步文化人士如茅盾、
杜重远、
张仲实、
赵丹、
王为一等在乌鲁木齐从事抗日进步的文化活动,组织各族工人、农民、教师、学生、职员、商人等广大民众创作演出抗战进步歌曲、话剧、秦腔、京剧、新疆曲子等剧节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黎·穆特
里夫以歌颂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为主题,著有《中国》、《给岁月的答复》等战斗诗篇。民族话剧《蕴倩姆》、维吾尔剧《艾里甫与赛乃姆》、杂技《达瓦孜》、哈萨克族阿肯弹唱《萨里哈与萨曼》、《阿尔卡勒克》,
柯尔克孜族"
玛纳斯奇"弹唱《玛纳斯》等剧节目相继搬上艺术舞台。民族传统文艺活动如维吾尔族“
麦西来甫”、哈萨克族“阿肯弹唱会”、柯尔克孜族“库姆孜弹唱会”、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锡伯族“西迁节”、汉族的“元霄灯会”等久传不衰
[45] 综述
新疆是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新疆就有56种全国旅游资源类型,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全疆共有景点一千一百余处,居全国首位。这里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于海平面154米的中国最低
洼地。
[收缩介绍]